朱颜册(扶鸢元澈李知涯)全文浏览_朱颜册全文浏览
卷一第一章圣旨到扶风扶风府的桃花比往年早开了三日,粉云压檐,像谁不小心打翻了一瓮胭脂。
姜扶鸢立在朱漆游廊下,指尖捻着一朵刚坠的花,听身后内侍拉长声音——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昭宁郡主姜氏,毓秀钟灵,册为祥瑞,今已及笄。
特赐三藩世子陪选,于十八生辰之前择一而嫁,余二王即日遣返藩地钦此——尾音拖得极长,像钝刀划破春绸。
扶鸢抬眼,看见宣旨的中官笑得谦恭,袖口却露出半枚金凤纹的令牌——那是司礼监的暗记。
她忽然明白,这道圣旨不是嫁衣,是锁链儿臣领旨她俯身,额头抵在冰凉的青砖上鬓边那朵桃花被风卷起,打着旋儿落进圣旨的朱砂印里,像一滴不合时宜的血。
第二章三关选婿圣旨第二日便传遍帝都:三藩世子各携重礼,赴扶风府,过三关,胜者得郡主。
市井说书人添油加醋,把扶鸢说成九天玄女下凡择夫,却没人知道,三关的题目是她自己拟的。
第一关:北境雪夜射狼校场点兵,北风卷刃萧凛披玄甲,单膝点地:郡主,雪夜风急,可敢与我同骑。
扶鸢拢着狐裘,笑意温软:世子若射中狼王左眼,我便敢狼眼极小,风雪迷目萧凛挽弓三箭,第三箭破风而去,狼王应声倒地,箭尾羽雪白,竟是一支削尖的玉簪。
他策马回身,簪上血珠溅在扶鸢手背,像一粒朱砂痣第二关:南疆火塘斗蛊扶风府后园,篝火照夜。
谢无咎以白绫覆目,十指拨弦,琴声引百蛊伏地郡主,可识此曲扶鸢垂眸,指尖在琴弦上一按,音戛然而止:《鹤冲天》。
先生当年教我放风筝时,哼过谢无咎唇角微扬,白绫滑落,眼底映着火光与她:风筝线断,鸢飞何处。
扶鸢答得轻:线在你手,问我作甚第三关:东海怒海取珠帝都西苑凿池引渠,一夜灌满咸水,波涛翻雪。
沈兰台赤足立于小舟,广袖当风,朗声笑:郡主,珠子就在龙颔下,敢不敢与我共潜扶鸢尚未答,他已翻身入水。
片刻后,水面浮起一串气泡,一串明珠沈兰台湿发贴鬓,递上最大的一颗,珠光映得他眼角泪痣盈盈:三十六岛以此为聘,郡主可收。
扶鸢把珠子攥进掌心,却看向远处阴影里的李知涯司礼监少监负手立于廊下,玄袍与夜色融为一体,唯有腰间玉佩轻晃——那是她去年随手赠的。
他无声启口,比了两个字:鸩酒第三章夜审菩提三更鼓响,扶风府偏院小沙弥元澈捧灯而来,月白僧衣落满桃花。
郡主心悸又犯了扶鸢摊开掌心,那串忘忧菩提在灯下泛着温润的光今日圣旨,师父可曾听见。
元澈垂眸,指尖拨动念珠,声音低得像风:听见,也听见郡主心跳比鼓点急扶鸢忽然伸手,按住他腕上脉搏:小师父,你的心跳比我还快。
元澈抬眼,灯火在他瞳仁里碎成星河:因为贫僧在想——若郡主嫁去北境,风雪夜,谁替你暖手。
扶鸢一怔,旋即笑出声,眼角却飞红:出家人,也犯口业元澈合十:阿弥陀佛,犯戒的是心。
窗外风过,桃花影乱无人看见,少年僧袍下的手背青筋微起,像压不住的困兽第四章朱颜册案上摊着一册新裱的洒金笺,封面题着朱颜二字。
扶鸢执笔,在第一页写下:【萧凛:雪夜一箭,簪血为证可为我破狼阵,未必肯为我破皇命。
】【谢无咎:火塘琴蛊,旧曲难忘可为我伏百蛊,未必肯为我负苍生】【沈兰台:明珠三十六,沧海一粟。
可为我倾东海,未必肯为我弃商贾】【李知涯:鸩酒未饮,杀机先藏可为我违圣旨,未必肯为我舍权柄。
】最后一行,她顿了许久,才添上:【元澈:菩提一串,忘忧忘情若天下负我,他可会负天下。
】墨迹未干,窗外忽落雨雨点打在桃花上,噼啪作响,像谁在拆一封迟迟未拆的信第五章暗涌雨下到第四日,帝都的桃花尽数零落。
扶风府却热闹得像一锅滚油——三王留京,礼部日日递折子,翰林院夜夜拟仪注,仿佛下一瞬就要把郡主塞进花轿。
只有扶鸢知道,真正的风浪不在外头,而在她自己的袖里鸾笺她轻唤,贴身婢女鸾笺便捧来一只鎏金小盒。
盒里躺着半块兵符、一枚火漆印、一张海图——分别是萧凛、谢无咎、沈兰台在三关那日,趁人不备塞进她手里的。
三件东西,三条死路:兵符若现,北境铁骑可长驱直入;火漆印开,南疆粮仓一夕可空;海图所指,东海私港火炮林立。
郡主,要回信么鸾笺低声扶鸢以指尖描过兵符上残缺的狼纹,笑了一下:回什么他们送我的是刀,我若回信,便是递刀柄给他们。
她抬手,将三件东西原封不动扣回盒底,只抽出一页薄如蝉翼的丝帛——那上面是李知涯用血写的两个字:鸩酒。
第六章雪夜惊魂当夜,更深扶鸢披素衣,独自往府后水榭雨已停,月色冷白,照见池心一座小小石亭——亭内摆着一壶酒、两只玉杯。
李知涯已先到了,玄袍被月色削得锋利,像一柄收鞘的刀郡主果然守信他执壶斟酒,袖口滑落,手腕上一道新伤未愈,血珠顺着指缝滴入杯中,与酒色融为一体。
扶鸢坐下,指尖掠过杯沿:少监的血,比酒还烫李知涯抬眼,眸色深得像无星子夜:郡主若肯饮这一杯,鸩毒便只是传说。
若我不肯呢那便是我饮他语气淡淡,仿佛说的是旁人生死,明日卯时,司礼监要在早朝上参北境世子私藏兵符、谢无咎擅调军粮、沈兰台勾结海寇——罪名,足够三王同时丧命。
扶鸢心口骤紧,耳畔却听他补上最后一句:而我,只需郡主一句‘不愿嫁’亭外忽起风,吹皱一池碎月。
扶鸢垂眸,半晌,抬手——却不是端杯,而是抽出发间那支断箭雕成的玉簪,轻轻搁在两人之间。
少监可知,狼王左眼为何最难射为何因为它总在夜里,最黑的地方她起身,广袖拂过酒壶,壶身无声而裂,酒液渗入石缝,像一滩迅速干涸的血。
我要走的路,比夜还黑少监若愿同行——她回眸,月光落进瞳仁,像一簇不肯熄灭的火,便不要挡在我面前。
第七章菩提生刺次日清晨,扶风府佛堂元澈跪在蒲团上,面前摊开一卷《金刚经》,却久久未翻页。
小沙弥澄心探头:师兄,你昨夜又偷偷出去了袈裟角全是泥元澈不语,指尖抚过经卷,墨迹被雨水晕开,像一朵朵小小的乌云。
澄心又道:外头都在传,郡主今日要进宫请旨,推了春选元澈终于抬眼,声音哑得不像少年:她推得掉春选,推不掉圣旨。
澄心不解元澈却垂眸,指尖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行字上轻轻一按——指腹被纸页划破,血珠沁出,像一粒朱砂落在黑字里。
第八章朱颜册·第二页当夜,鸾笺替扶鸢研墨扶鸢执笔,在朱颜册第二页写:【李知涯:鸩酒为盟,血契已成。
他愿为我杀三王,我却不知他日会否杀我【元澈:菩提生刺,佛亦动心若有一日他为我破戒,天下便再无慈悲。
】写罢,她将册子合上,抬眼望向窗外夜色尽头,宫墙巍峨,像一头沉睡的兽她轻声道:鸾笺,明日进宫,替我备两样东西。
什么一支风雪狼毫,一颗东海明珠鸾笺一怔:郡主要送陛下扶鸢笑而不答,只抬手吹熄烛火。
黑暗里,她的声音像刀锋划破丝帛:不,我要送这天下——一场风雪,一场海啸第九章紫宸风雪次日卯正,丹凤门开。
扶鸢着绛红蹙金曳地长裙,裙摆所过之处,积雪尽融,像一径烧到金銮殿的火她袖中藏两物:左袖——风雪狼毫,笔杆以狼王腿骨雕成,笔锋是萧凛断箭上的雕翎;右袖——东海明珠,珠内天然一尾赤色鲛纹,沈兰台言可照见人心。
鸾笺捧朱漆长盒,盒里是一幅空白圣旨——皇帝早朝前亲赐,许她自填婚书紫宸殿上,帝后并座,三王列席,百官屏息。
皇帝面色青白,咳声低沉:昭宁可想好了扶鸢行大礼,以额触地,声音却清亮:臣女想好了,却不止一人。
殿中哗然她从鸾笺手中接过圣旨,当众展开——雪白绢绫上,唯写一行朱砂小字:三关已过,皆非良配。
愿以郡主之身,换北境、南疆、东海十年无兵请陛下废春选,赦三王归藩字字如刀,剜的是皇室体面。
皇帝震怒,手中玉盏碎地就在此时,殿外风雪忽起——不是天雪,是北境世子萧凛率三百铁甲立于丹墀之下,箭在弦上;南疆谢无咎策马自西华门入,袖中飞出火漆印,沿途宫卫仓惶跪地;沈兰台乘轻舟自御河直抵金阶,舟头三十六面黑旗猎猎,旗上赤鲛纹与扶鸢袖中明珠遥相呼应。
而李知涯不知何时已至御座之侧,手托银盘,盘中是一卷新的圣旨——墨迹尚湿,只有一句话:朕允昭宁所请,三王即刻离京,无诏不得入。
皇帝瞪大眼,喉间咯咯两声,仰后倒入龙椅皇后失声尖叫:弑君——李知涯俯身,以只有两人听得见的声音道:娘娘,鸩酒在此,要喝么。
第十章菩提滴血同日申时,帝都**扶鸢被软禁在昭阳殿偏殿,宫人皆退,唯余鸾笺窗外雪色映得殿内如同冰窟。
忽有木鱼声,一声近一声远扶鸢推窗,见元澈身披月色立于檐角,僧衣染血,手中却托着一只小小金盒。
郡主,你要的风雪停了他跃下檐角,足尖点地无声,血却顺着袖口滴在金砖上,像一串被扯断的佛珠。
金盒打开,是一枚虎符——北境另一半我替你取来了少年声音嘶哑,代价是,我破了杀戒扶鸢指尖颤了一下,抬手替他拭去唇角血迹:小师父,地狱我陪你。
元澈却退后一步,合十:郡主,你走的路才是地狱贫僧只能送你一程他转身,雪地上留下一个个血脚印,像一串小小的莲花,转瞬被风掩去。
第十一章朱颜册·第三页当夜,鸾笺偷偷送来火盆扶鸢一页页焚《朱颜册》:第一页,雪夜狼箭;第二页,火塘琴蛊;第三页,明珠三十六;第四页,鸩酒血契;第五页,菩提生刺。
火舌卷上最后一行字:【若天下负我,我便负天下】灰烬飞扬时,殿门被推开李知涯携风雪而入,玄袍上金线凝霜。
他手中托着一只朱漆盘——盘上,是皇帝驾崩的白绫诏书,以及另一卷新旨:封昭宁郡主为摄政王,监国理政,择日再行大婚。
扶鸢抬眼,火光在她眸底跳动:少监,这一次,你要我嫁谁李知涯单膝跪地,声音低哑:嫁我。
从此江山为聘,血仇为礼扶鸢却笑了,笑得眼泪都出来:好啊,那你先去杀了你自己李知涯沉默良久,忽地拔剑——剑尖一转,刺入自己左肩,血溅白绫。
这条命,先押给你第十二章归藩次日,三王出京萧凛于永定门外勒马,回望宫墙,雪色映得他眉目如刀:郡主,十年后,我来接你。
谢无咎在南薰门抚琴一曲,声断长亭:若十年后你还愿听《鹤冲天》,我便来沈兰台扬帆东海,赤鲛旗在晨雾中渐渐隐去:十年后,三十六岛仍是聘礼。
而元澈,再未出现据说,他自请闭关,于西山无垢寺面壁十年,戒刀封匣,念珠断线第十三章尾声·春尽春选取消,帝都桃花谢尽。
昭阳殿新悬匾额:摄政王府扶鸢立于匾额下,指尖抚过朱颜二字——那曾是她为自己写的墓志。
如今却成了天下最锋利的刀鸾笺在身后轻声:郡主,明日早朝,百官请摄政王登紫宸扶鸢回眸,眼底无悲无喜,只淡淡一句:告诉他们——从今日起,天下春选,唯我一人择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