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是回不去的夏天(阿凌成方圆)最新章节_青春是回不去的夏天全文阅读
第一章:五环路的风,吹不散的影子
2025年的北京,六月的风带着燥热,卷着城市特有的尘土味,扑在成方圆的脸上。他站在五环路的天桥上,往下望去,车流像一条永不停歇的金属河流,车灯在黄昏中拉出模糊的光带,正如歌词里说的,“像是被五环路蒙住的双眼”。他眯着眼,试图在这混沌中找到一点清晰的轮廓,却只看到自己被拉长的、略显疲惫的影子。
手机在裤兜里震动,是工作群的消息,又在讨论某个项目的修改意见。成方圆叹了口气,划开屏幕,草草回复了几个字,便又将手机塞了回去。他讨厌这样的时刻,被现实的琐碎拽回地面,而灵魂却还飘在过去的某个夏天。
那个夏天,也是这样的风,却带着青草和阳光的味道。他第一次见到阿凌,就是在这样的夏天。
那时他还在北五环外的一所大学里读大二,学的是建筑设计,每天泡在画室和图书馆里,对着模型和图纸发呆。梦想很宏大,想设计出能改变城市天际线的建筑,嘴里“吹过的牛逼”,现在想来,都带着年少轻狂的热气。
那天下午,他抱着一摞厚厚的建筑史教材,从图书馆出来,阳光正好,晒得人有些发昏。走到宿舍楼下,他看到一个姑娘,蹲在地上,对着一个拆开的纸箱发愁。姑娘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,头发随意地扎成一个马尾,几缕碎发被汗水粘在额角。她面前的纸箱里,似乎是一些手工制作的小玩意儿,陶土的杯子、布艺的书签,还有一些画着可爱图案的明信片。
“需要帮忙吗?”成方圆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。
姑娘抬起头,眼睛很大,带着一丝慌乱和不好意思,“啊,谢谢,这个箱子底好像破了,东西总掉出来。”她的声音很清澈,像山涧的泉水。
成方圆把书放在地上,蹲下来,仔细看了看那个纸箱,果然底部的瓦楞纸已经有些朽烂,边缘裂开了一道口子。“你等一下,”他站起身,跑回宿舍,拿了一卷透明胶带下来,“这个应该能暂时固定一下。”
他蹲在她身边,小心翼翼地用胶带把破口处缠了几圈,又加固了一下箱子的四个角。“好了,应该没问题了。”他抬起头,额角也渗出了汗,顺手擦了擦。
“太谢谢你了!”姑娘露出了笑容,脸颊上有两个浅浅的梨涡,“我叫阿凌,艺术系的,今天摆摊卖些自己做的小东西,没想到箱子坏了。”
“我叫成方圆,建筑系的。”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阳光照在阿凌的脸上,让她的笑容显得格外明亮,那一刻,成方圆觉得,夏天的风似乎都变得温柔了。
“成方圆……”阿凌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,“很好听的名字。对了,为了谢谢你,送你一个小礼物吧。”她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陶土杯子,杯子是粗陶的质感,颜色是温暖的土黄色,上面用蓝色的颜料随意画了一道波浪线。“这个杯子我自己烧的,不太精致,但希望你喜欢。”
“很漂亮,谢谢你。”成方圆接过杯子,入手有些粗糙,却带着一种质朴的温度。他看着阿凌,她正手忙脚乱地把散落的明信片收进箱子里,额角的汗珠还在往下滴。他忽然想起歌词里的那句“抱着盒子的姑娘,和擦汗的男人”,那一刻,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擦汗的男人,而她,就是那个抱着盒子的姑娘,在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,闯入了他的青春。
五环路的风又一次吹来,带着汽车尾气的味道,将成方圆的思绪拉回现实。他摸了摸口袋里那枚已经有些磨损的陶土杯子钥匙扣——那是他后来用绳子把那个小杯子穿起来做的。时光荏苒,那个夏天早已远去,阿凌也早已不在身边,只有这枚小小的钥匙扣,还陪着他,困在这座偌大的城市里。
他拿出手机,翻到音乐播放器,犹豫了一下,还是点开了那首歌。前奏响起,熟悉的旋律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。
“让我再看你一遍,从南到北……”
歌声在喧闹的车流中显得有些微弱,却清晰地敲打在成方圆的心上。他知道,那些夏天,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了。他叹了口气,转身,慢慢走下天桥,融入了下班的人潮中。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,映照着他模糊的侧脸,也映照着他心中那个挥之不去的影子。
第二章:盒子里的夏天,画笔下的梦想
自从那天在宿舍楼下帮阿凌修好了纸箱,成方圆和阿凌的交集便多了起来。有时是在食堂偶遇,有时是在去画室的路上碰到,成方圆总会找些借口和阿凌多说几句话。他发现,阿凌不仅手巧,画画也极好,她的画里总是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温暖的色彩,就像她本人一样,带着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。
阿凌也对这个有些腼腆但很细心的建筑系男生颇有好感。成方圆会帮她分析她那些小摆件的结构,让它们摆放得更稳固;会在她摆摊遇到下雨时,第一时间带着伞跑过来;会认真听她讲那些陶土杯子和布艺书签背后的小故事。
那个夏天,似乎格外漫长,阳光总是慷慨地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。成方圆和阿凌常常一起泡在图书馆,成方圆看他的建筑图纸,阿凌画她的设计稿;或者一起坐在操场的看台上,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,聊着各自的梦想。
“我以后想开一家自己的小店,”有一次,阿凌靠在看台的栏杆上,望着远处的教学楼,眼睛里闪着光,“就开在一个安静的小巷子里,门口种满花草,里面摆满我自己做的东西,陶艺、插画、手账……还要有一个小小的角落,放满我喜欢的书和音乐。”她的声音很轻,却充满了向往。
成方圆侧头看着她,夕阳的余晖勾勒出她柔和的侧脸轮廓,那一刻,他觉得阿凌的梦想就像她画里的世界一样,美好得让人不忍心去触碰。“那一定很棒,”他说,“我到时候一定去给你设计店面,免费的。”
阿凌转过头,对他笑了笑,“真的吗?那可说定了。我还要在店里放一个你设计的小雕塑,放在最显眼的地方。”
“没问题,”成方圆拍了拍胸脯,“我要设计一个最特别的,让所有路过的人都能看到,然后走进你的店里。”
两人相视而笑,空气中弥漫着夏天特有的、带着青草和汗水的味道。那时的他们,对未来充满了憧憬,觉得梦想近在咫尺,只要伸手就能抓住。那些“吹过的牛逼”,在彼此的眼中,都不是玩笑,而是真真切切想要去实现的目标。
成方圆开始更深入地了解阿凌。他知道了她来自南方的一个小城,父母是普通的工人,她是家里第一个考上北京重点大学的孩子;他知道了她从小就喜欢画画,省吃俭用买颜料和画纸;他知道了她那个“抱着盒子”的习惯——她总是喜欢用各种盒子装自己的小玩意儿,她说,盒子能装下秘密,也能装下梦想。
有一次,阿凌带成方圆去了她在学校附近租的一个小小的工作室。那是一个顶楼的阁楼,空间不大,却被阿凌收拾得井井有条。朝南的窗户很大,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,照亮了满屋子的“宝贝”:未完成的陶土坯、摊开的画纸、五颜六色的线团、各种大小不一的盒子……空气中弥漫着颜料和泥土的混合气味。
“有点乱,”阿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“不过我很喜欢这里。”
“不乱,”成方圆走进屋里,好奇地打量着每一个角落,“这里很有你的味道。”他走到一张画架前,上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画,画的是一个城市的街景,视角很独特,像是从高处俯瞰,画面里有高楼大厦,也有狭窄的小巷,还有一个小小的、抱着盒子的女孩,站在街角,望向远方。
“这是……”成方圆指着画问。
“这是我想象中的北京,”阿凌走过来,站在他身边,“也是我自己。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渺小,在这个大城市里,就像一个抱着盒子的迷路小孩,不知道该往哪里走。”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。
成方圆沉默了一下,他伸出手,轻轻拍了拍阿凌的肩膀,“别担心,”他说,“迷路的时候,就看看天空,或者……看看身边的人。”他的目光温柔地落在阿凌的脸上。
阿凌抬起头,撞进成方圆的眼睛里。那一瞬间,阁楼里很安静,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叫。阳光在他们之间流淌,空气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发酵。阿凌的脸颊微微泛红,她低下头,轻声说:“谢谢你,方圆。”
成方圆看着她低垂的眼帘,长长的睫毛像小扇子一样轻轻颤动,他忽然很想把她拥入怀中。但他最终只是笑了笑,说:“跟我还客气什么,未来的大店长。”
那个夏天,他们一起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。他们会骑着自行车,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逛;会在晚上跑到操场,躺在草地上看星星;会一起去吃学校门口那家便宜又好吃的麻辣烫,吃得满头大汗,然后相视大笑。
成方圆的画桌上,一直放着阿凌送他的那个小陶土杯子。他每次画图累了,就会拿起杯子,看看上面那道蓝色的波浪线,想起阿凌的笑容。他觉得,那个杯子里,似乎装着整个夏天的阳光和他们未完待续的梦想。
然而,夏天终究会过去,就像青春一样,无论多么留恋,都无法阻止它的流逝。当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飘下时,成方圆隐隐感觉到,有些事情,可能会不一样了。
第三章:秋天的酒,向南的车
北京的秋天来得猝不及防,一场秋雨过后,气温骤然下降。树叶开始变黄、变红,然后一片一片地飘落,铺满了校园的小路。成方圆和阿凌依然常常在一起,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丝微妙的凉意,就像这渐浓的秋意。
阿凌变得有些沉默,有时候会对着窗外发呆,一画就是一下午。成方圆问她怎么了,她总是摇摇头,说没事,只是有点累。成方圆知道,她心里一定有什么事情,只是不愿意说出来。
他想起歌词里的那句“让我再尝一口,秋天的酒,一直往南方开,不会太久”。那时他还不懂,为什么要往南方开,直到他渐渐从阿凌的只言片语中,拼凑出一些线索。
阿凌的家里出了点事,她的父亲生病了,需要一笔不小的医药费。而她的哥哥,在南方的一个城市打工,据说混得还不错,让她毕业后先去那边帮忙,一方面可以赚钱补贴家用,另一方面,也能离家里近一些。
“我可能……毕业后要去南方了。”那天晚上,两人坐在学校湖边的长椅上,阿凌终于开口,声音很低,带着一丝无奈。
成方圆的心猛地一沉,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。他沉默了很久,才艰难地开口:“去哪个城市?”
“深圳。”阿凌说,“我哥在那边开了一家小公司,说让我过去帮他管管账,兼着做些设计。”
“那你的小店呢?”成方圆问,声音有些沙哑,“你的梦想呢?”
阿凌抬起头,望着湖面上倒映的路灯,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痛苦。“梦想……”她轻轻叹了口气,“有时候觉得,梦想是很奢侈的东西。我爸病了,家里需要钱,我哥一个人在那边也不容易,我不能只顾着自己……”
成方圆伸出手,握住阿凌的手。她的手很凉,微微有些颤抖。“我知道,”他说,“我明白你的难处。”他想说些什么来安慰她,想说让她留下,他会帮她,但他知道,现实不是童话,他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,能做的太少太少。那些曾经“吹过的牛逼”,在现实面前,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
“方圆,对不起。”阿凌转过头,看着他,眼睛里闪烁着泪光,“我……”
“别说对不起,”成方圆打断她,勉强笑了笑,“你有你的难处,我理解。”他不想让她为难,更不想让她觉得是因为自己而让她有负担。
那一晚,他们都没有再说太多话,只是静静地坐在湖边,感受着秋风的凉意,以及彼此心中那越来越浓的离愁。
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。成方圆试图抓住最后的时光,和阿凌一起做一些他们以前想做却没做的事情。他们去了故宫,去了颐和园,去了后海,把北京的一些地标性建筑都走了一遍。成方圆用他的相机,拍下了阿凌在各个地方的笑容,他想把这些瞬间都保存下来,留在记忆里。
阿凌也更加勤奋地做着她的小玩意儿,她把它们分门别类地装进不同的盒子里,说要带到南方去,也许在那边,也能找到一个小小的角落,继续她的爱好。她送给成方圆一个特别的盒子,里面装满了她亲手画的明信片,每张明信片上都画着他们一起去过的地方,或者是他们曾经聊起的梦想。
“这个盒子,你帮我保管着,”阿凌把盒子递给成方圆,眼神里充满了不舍,“等我在南方安定下来,也许……也许我还会回来,开我的小店,到时候,你再把它还给我。”
成方圆接过盒子,很重,不仅是物理上的重量,更是心里的分量。他点点头,“好,我帮你保管着,等你回来。”
离别的前一天晚上,成方圆约阿凌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馆吃饭。他点了几个阿凌喜欢吃的菜,还特意要了一瓶酒,是那种度数不高的果酒,颜色像秋天的晚霞。
“尝尝这个,秋天的酒。”成方圆给阿凌倒了一杯。
阿凌端起杯子,轻轻抿了一口,“有点甜,也有点涩。”
“就像我们现在的心情,”成方圆笑了笑,自己也喝了一口,酒液滑过喉咙,带着一丝微醺的暖意,却驱不散心底的寒意,“明天……几点的车?”
“上午十点。”阿凌低下头,用筷子拨弄着碗里的米饭,“我哥来接我,直接开车去南方。”
“一直往南方开,不会太久。”成方圆轻声念叨着这句歌词,心里一阵酸楚。
阿凌抬起头,眼圈红了,“方圆,谢谢你。谢谢你这两年陪在我身边,谢谢你……”她的声音哽咽了,说不下去。
“好了,别说这些了,”成方圆强忍着不让自己的情绪失控,“到了那边,好好照顾自己,有空给我打电话,发信息。”
“嗯。”阿凌用力点点头。
那一晚,他们聊了很多,聊过去的趣事,聊未来的憧憬,也聊了一些不敢深想的遗憾。酒喝了不少,两人都有了些醉意,脸上带着红晕。成方圆看着阿凌,觉得她的样子既熟悉又陌生,仿佛下一秒,她就会消失在这秋夜的风里。
吃完饭,成方圆送阿凌回她的工作室。走到楼下,两人都停下了脚步,谁也没有说话。夜很静,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。
“那……我上去了。”阿凌说,声音有些颤抖。
“嗯,”成方圆点点头,“早点休息。”
阿凌转身,走了几步,又回过头,深深地看了成方圆一眼,然后快步走进了楼道。
成方圆站在原地,直到阿凌的身影消失在楼梯拐角,他才缓缓转过身,慢慢往回走。秋天的风吹在脸上,带着刺骨的凉意,他裹紧了外套,却依然觉得冷。他知道,有些东西,从这一刻起,就要开始失去了。
第二天早上,成方圆没有去送阿凌。他怕自己看到她上车的背影,会忍不住掉眼泪,更怕那声“再见”说出口,就真的成了再也不见。他只是躲在宿舍的窗户后面,望着校门口的方向,直到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出,消失在马路尽头。
他拿出阿凌送他的那个盒子,轻轻打开,里面的明信片散发着淡淡的颜料香气。他拿起一张,上面画的是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宿舍楼下,阳光灿烂,一个抱着盒子的姑娘,和一个擦汗的男人,站在一起,笑得很开心。
成方圆看着画,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。他知道,那个夏天,那个抱着盒子的姑娘,还有那些关于梦想的“牛逼”,都随着那辆往南方开的车,一起远去了。
第四章:城市的茧,纪念的方式
阿凌走后,北京的冬天来得格外早。寒风凛冽,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。成方圆的世界仿佛也随着阿凌的离开而进入了寒冬。校园里的一切似乎都失去了色彩,画室、图书馆、操场……到处都有阿凌的影子,却又到处都找不到她。
他毕业了,凭借着还算不错的成绩和作品集,进入了北京一家知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。工作很忙,压力很大,每天面对着电脑屏幕上冰冷的线条和数据,以及甲方无休止的修改意见。曾经那个想设计出改变城市天际线的少年,渐渐被现实磨平了棱角,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熟练的工匠,而不是一个有梦想的设计师。
他租了一个小小的单间,在离公司不远的一个老小区里。房间很小,只有十几平米,放下一张床、一个书桌和一个衣柜,就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了。但他把阿凌送他的那个盒子,小心翼翼地放在了书桌最显眼的位置。
盒子里的明信片,他不敢经常拿出来看,每次看,心里都会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酸楚。他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,工作累了的时候,会轻轻打开盒子,闻一闻那熟悉的颜料味,然后对着那些画发一会儿呆。
他和阿凌还有联系,一开始还比较频繁,会打电话,发信息,聊聊彼此的近况。阿凌在深圳的生活似乎并不如意,她哥哥的公司经营得不太好,她不仅要管账,还要跑业务,根本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设计。她说深圳的节奏很快,快得让她喘不过气,她很想念北京的秋天,想念校园里的那片落叶。
成方圆听着,心里很难过,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他自己在北京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,每天挤地铁,加班,为了项目奔波,梦想早已被现实挤压得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。他曾经“吹过的牛逼”,如今想来,只剩下“一笑了之”的无奈。
渐渐地,他们的联系越来越少。也许是因为各自的生活都太忙碌,也许是因为隔着遥远的距离,很多话到了嘴边,又咽了回去。他们都怕打扰对方,也怕从对方的声音里,听到自己不愿面对的现实。
成方圆开始用自己的方式“纪念”阿凌,纪念那段逝去的青春。他开始在周末的时候,骑着自行车,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穿行。他会特意路过他们曾经一起去过的地方:学校门口的麻辣烫摊(已经换了老板)、湖边的长椅(坐着一对年轻的情侣)、阿凌的工作室楼下(窗户里透出陌生的灯光)……每到一个地方,他都会停下来,站一会儿,试图在现实的景象中,找回一些过去的痕迹。
他还喜欢上了在五环路的天桥上发呆。就像故事开头那样,他常常站在天桥上,看着下面川流不息的车流,想着阿凌是不是也在某个南方的城市里,看着车水马龙,想起北京的五环路。他觉得自己就像被五环路“困”住了一样,困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,困在对过去的回忆里。
他的书桌上,除了阿凌送的那个盒子,还多了一个小小的建筑模型。那是他用业余时间做的,是他想象中阿凌的那个小店的样子。小小的两层楼,带着一个种满花草的小院,窗户是大大的落地窗,门口挂着一个风铃。他做得很仔细,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,仿佛这样,就能离那个曾经的梦想更近一点。
同事们偶尔会看到这个模型,会开玩笑地问他是不是准备改行做室内设计了,或者是不是为某个心仪的女生做的。成方圆总是笑一笑,含糊地应付过去。这是他的秘密,是他纪念阿凌,纪念那段无法重来的夏天的方式。
有一次,公司接到一个项目,是在深圳设计一个商业综合体。成方圆几乎是立刻就申请了参与这个项目。他的上司有些惊讶,因为这个项目难度不小,而且需要经常去深圳出差。“你确定?”上司问他,“深圳那边很热,而且项目周期紧,很辛苦。”
“我确定,”成方圆点点头,眼神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,“我想……去看看。”
他想去看看阿凌生活的城市,想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,想知道那辆“一直往南方开”的车,最终停在了哪里。
踏上飞往深圳的飞机时,成方圆的心情很复杂。有期待,有紧张,还有一丝近乡情怯般的不安。飞机起飞,穿过云层,他望着窗外越来越小的北京,心里默念着:“阿凌,我来了。”
他不知道,这次南方之行,会给他带来什么。是能解开心中的执念,还是会让那份遗憾更加深刻?他只知道,他必须去看一看,为了那个困在城市里的自己,也为了那个早已远去的、抱着盒子的姑娘。
第五章:南方的雨,未说出口的话
深圳的夏天,比北京更加湿热。一出机场,一股混合着海水和都市气息的热浪就扑面而来,让成方圆有些喘不过气。他拉着行李箱,站在机场大厅里,看着眼前陌生的景象,心里既有一丝兴奋,也有一丝茫然。
他在深圳的项目地点位于市中心,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,节奏快得让人窒息。和北京的厚重历史感不同,深圳充满了年轻和活力,却也带着一种浮躁和疏离。成方圆每天泡在工地上,和甲方沟通,和施工队协调,忙得脚不沾地。
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阿凌。他没有阿凌现在的具体地址,只知道她大概在哪个区。他尝试着拨打了她以前的那个电话号码,却提示已经停机。他又翻出微信,看着那个熟悉的头像,犹豫了很久,最终还是没有发出消息。他不知道该说什么,一句“你好吗”似乎太轻,又太重。
周末的时候,成方圆会按照记忆中阿凌曾经提到过的一些信息,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里寻找。他去了她哥哥可能开公司的那个商业区,去了她曾经说过想去看看的海边,去了那些可能有艺术小店的文创园区。
深圳很大,人很多,寻找一个失去联系的人,无异于大海捞针。成方圆常常在街头巷尾徘徊,看着形形色色的人从身边走过,心里充满了失落。他开始怀疑,自己是不是真的能找到她,或者,即使找到了,又能怎样呢?
一天下午,成方圆正在一个文创园区里闲逛,希望能找到一点阿凌的痕迹。突然,天空乌云密布,下起了瓢泼大雨。他赶紧跑到一家咖啡店的屋檐下躲雨。
雨下得很大,噼里啪啦地敲打着地面和屋檐,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笼罩在一片雨幕中。成方圆看着雨景,心里有些烦躁,又有些伤感。他想起在北京的那些夏天,虽然也有下雨的时候,但阿凌总会带着伞,和他一起躲在教学楼的走廊里,或者干脆淋着雨跑回宿舍,笑得像个孩子。
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,他看到咖啡店的玻璃窗上,贴着一张海报。海报上是一些手工艺品的图片,陶艺、插画、布艺……风格很熟悉,带着一种温暖的、质朴的感觉。海报的右下角写着:“‘凌·时光’手作小店,开业大吉,欢迎光临。”下面还有一个地址,就在这个文创园区里面。
“凌·时光”……阿凌的“凌”?
成方圆的心猛地一跳,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他揉了揉眼睛,仔细看了看海报上的手工艺品,那些陶土杯子的纹路,那些插画的笔触,和他记忆中阿凌的风格简直一模一样!
难道……是阿凌?
他的心跳得飞快,雨还在下,但他已经顾不上了。他深吸一口气,推开咖啡店的门,冲进了雨幕中。按照海报上的地址,他在文创园区里焦急地寻找着。
园区里的路有些复杂,加上下雨,视线也不好。成方圆跑得上气不接下气,衣服都被雨水淋湿了,贴在身上,很不舒服,但他完全不在意。他只有一个念头:找到那家店,找到阿凌。
终于,在园区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,他看到了那家小店。小小的门头,木质的招牌,上面写着“凌·时光”三个手写体的字,旁边还画了一个简单的盒子图案。门口果然种着一些花草,虽然被雨水打得有些蔫,但依然生机勃勃。
成方圆站在店门口,雨水从他的头发和脸上滴落,他却浑然不觉。他看着那扇玻璃门,心里充满了紧张和期待。他不知道门后面等着他的是什么,是阿凌熟悉的笑脸,还是一个陌生的店主。
他犹豫了很久,终于,伸出手,轻轻推开了那扇门。
门上的风铃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。
店里很温馨,灯光柔和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,混合着颜料、泥土和花草的味道。墙上挂着一些画,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手工艺品,和海报上的一模一样。一个穿着浅蓝色连衣裙的女生正背对着门口,在柜台前整理着什么。
女生的头发很长,随意地披散着,背影有些熟悉,又有些陌生。
成方圆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,他张了张嘴,却发现自己喉咙干涩,发不出声音。
女生似乎听到了动静,转过身来。
当她的脸出现在成方圆眼前时,成方圆愣住了。
是阿凌。
但又不完全是他记忆中的那个阿凌。她的样子没变多少,还是那双大眼睛,还是那个浅浅的梨涡,但眉宇间多了几分成熟和从容,少了几分当年的青涩和迷茫。她看到成方圆,也愣住了,眼睛睁得大大的,脸上写满了惊讶。
两人就这样站在原地,隔着小小的店铺,互相看着对方,谁也没有说话。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,只有窗外的雨声,和店里风铃偶尔发出的清脆响声。
过了好久,阿凌才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,她有些不确定地轻声问:“方……方圆?”
“嗯,是我。”成方圆点点头,声音有些沙哑。他看着阿凌,千言万语涌上心头,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。他想问她这些年过得好不好,想问她为什么开了这家店,想问她……还记不记得那个北京的夏天。
阿凌走了过来,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置信的笑容,“你怎么会在这里?你怎么找到这里的?”
“我来深圳出差,”成方圆定了定神,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一些,“刚才在外面躲雨,看到了你的店招……”
“哦,”阿凌点点头,眼神闪烁了一下,“快进来,看你都淋湿了,我去拿毛巾给你。”她转身去后面拿毛巾,动作有些慌乱。
成方圆接过毛巾,擦了擦脸上和头上的雨水。店里很安静,气氛有些微妙。他环顾四周,看着那些熟悉的手工艺品,心里百感交集。“这家店……是你的?”
“嗯,”阿凌点点头,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,“开了快一年了。算是……实现了当年的一个小梦想吧。”
“真好,”成方圆真心地说,“和我想象中的一样,很漂亮。”他想起了自己做的那个小店模型,此刻就放在北京的书桌上。
“谢谢你。”阿凌低下头,整理着手里的毛巾,“当年……谢谢你一直支持我的梦想。”
两人又陷入了沉默。窗外的雨还在下,敲打着玻璃,发出哒哒的声响。
成方圆看着阿凌,她比以前瘦了一些,眼神里多了些故事。他很想问问她在深圳的经历,问问她为什么后来失去了联系,问问她……是否还记得那个秋天,那杯秋天的酒,和那辆往南方开的车。
但话到嘴边,他又咽了回去。他看到阿凌的无名指上,戴着一枚简单的银色戒指。
那一刻,成方圆的心,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刺了一下,很疼,但又带着一种奇怪的释然。
有些话,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再说了。那些未说出口的话,那些关于青春、梦想和遗憾的心事,就让它们随着这场南方的雨,一起落下吧。
他笑了笑,对阿凌说:“看到你过得很好,我就放心了。这家店很漂亮,祝你生意兴隆。”
阿凌抬起头,看着成方圆,眼神里有感激,有歉意,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。“谢谢你,方圆。你……在北京还好吗?”
“挺好的,”成方圆点点头,语气轻松,“工作很忙,但还不错。”他不想让她知道自己的不如意,也不想让她觉得有负担。
“那就好。”阿凌笑了笑,笑容里带着一丝勉强。
成方圆知道,他该走了。他在这里多待一秒,心里的那份酸楚就会多一分。他放下毛巾,对阿凌说:“我还有事,就不打扰你了。祝你……一切都好。”
“你也是,”阿凌送他到门口,“下雨路滑,小心点。”
“嗯,再见。”
“再见。”
成方圆推开门,重新走进了雨幕中。雨水再次打湿了他的衣服,但他似乎感觉不到冷了。他没有回头,一直往前走,直到走出文创园区,走到车水马龙的大街上。
他抬起头,看着灰蒙蒙的天空,雨水落在他的脸上,和泪水混在一起。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,也许是为了终于见到了阿凌,也许是为了那个终究没能说出口的问题,也许……只是为了那段回不去的青春和那个永远留在记忆里的夏天。
他知道,阿凌已经有了她的生活,她的“凌·时光”小店,就是她新的开始。而他,也该回到属于他的北京,继续他的生活。
只是,当他再次听到那首歌,当他再次站在五环路的天桥上时,心里的那份纪念,或许会更加清晰,也更加沉重。
第六章:盒子里的明信片,褪色的承诺
从深圳回来后,成方圆的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原样。每天上班、下班、加班,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穿梭,为了生计奔波。只是,他的心里,似乎有什么东西被彻底改变了。
那次在深圳见到阿凌,虽然时间很短,对话也很平淡,但却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他心中某个一直紧闭的角落。他看到了阿凌的生活,看到了她的“凌·时光”小店,也看到了她手上的戒指。那份曾经朦胧的、未曾说破的情愫,在现实面前,终于变得清晰而具体。
他不再像以前那样,频繁地在周末骑着自行车去寻找过去的痕迹,也不再总是站在五环路的天桥上发呆。他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,试图用忙碌来填补内心的空缺。他的设计方案越来越成熟,越来越符合甲方的要求,得到了上司的赏识,职位也慢慢提升了。
只是,每当夜深人静,他回到那个小小的出租屋,看到书桌上那个阿凌送的盒子时,心里还是会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情绪。
他终于鼓起勇气,打开了那个盒子,拿出了里面的明信片。一张张地看,上面画着他们一起去过的校园、公园、胡同,画着他们曾经畅想过的未来。每一张画,都充满了阿凌的灵气和对生活的热爱,也充满了他们共同的回忆。
他看到一张画着五环路天桥的明信片,上面有一个小小的人影,站在桥上,望着远方。旁边用娟秀的字迹写着:“希望有一天,我们能站在更高的地方,看到更远的风景。”
成方圆看着这句话,苦笑了一下。现在的他,确实站在了“更高的地方”——他参与设计的项目,有的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,他站在那些高楼的顶层,确实能看到更远的风景。但他却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激动和喜悦,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和空虚。
那个“更高的地方”,似乎并不是他们当初想象的那样。
他又看到一张画着一个小店的明信片,和他做的那个模型几乎一模一样。旁边写着:“我的小店,要有大大的窗户,门口种满花草,还要有一个你设计的小雕塑。”
成方圆拿起书桌上那个小小的建筑模型,轻轻摩挲着。这是他曾经最用心的作品,承载着他对阿凌最深的祝福和最美好的期待。可是现在,阿凌的店里,并没有他设计的雕塑,甚至,她可能已经忘了这个曾经的约定。
那些褪色的承诺,就像盒子里的明信片,虽然画面依然清晰,颜色却已不再鲜艳,只剩下淡淡的痕迹,提醒着他曾经有过那样一段热烈而纯粹的时光。
他忽然想起,在深圳见到阿凌时,他没有问起那个盒子。那个他帮她保管了多年的盒子,里面装着她的梦想和他的青春。他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这个盒子,是否还想要回去。
也许,她已经不需要了。她已经有了新的生活,新的梦想,那个旧盒子里的东西,对她来说,可能只是一段尘封的往事,不再重要。
成方圆把明信片一张张地放回盒子里,轻轻盖上盖子。他决定,把这个盒子收起来,放在衣柜的最深处。不是忘记,而是把它封存起来,作为一段完整的青春记忆,留在那里。
生活还在继续,他不能一直困在过去的回忆里。
不久后,公司有一个去国外进修的机会,为期一年。成方圆几乎没有犹豫就申请了。他需要离开北京,离开这个充满了阿凌影子的城市,去一个陌生的地方,重新开始。
离开北京的那天,天气很好,阳光明媚。成方圆没有告诉任何人,只是默默地收拾好行李,包括那个被他收在衣柜深处的盒子。他把盒子也装进了行李箱,不是为了带走,而是为了在离开前,把它寄还给阿凌。
他找到了阿凌“凌·时光”小店的地址,写在快递单上。他没有写寄件人姓名,只是在包裹内容一栏里,轻轻写了两个字:“盒子”。
他把包裹投进了邮筒,看着它消失在里面,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。
再见了,阿凌。
再见了,那个抱着盒子的姑娘。
再见了,我的青春。
飞机起飞,冲上云霄。成方圆望着窗外越来越小的北京,心里没有太多的留恋,只有一种平静的释然。他知道,那些夏天,就像阿凌一样,真的回不来了。他已不会再对谁,满怀期待。
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遗憾,所以,你好,再见。
第七章:邮差的敲门声,时光的回响
阿凌收到那个没有寄件人姓名的包裹时,正在店里给一盆多肉植物浇水。午后的阳光透过大大的落地窗,洒在地板上,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斑。风铃偶尔发出清脆的响声,店里很安静,只有她浇水时发出的细微声响。
邮差的敲门声打断了这份宁静。阿凌打开门,看到一个快递员站在门口,手里拿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纸箱。
“请问是阿凌女士吗?这里有您的一个包裹。”
阿凌有些疑惑,她最近没买什么东西。她接过包裹,看了看快递单,寄件人地址和姓名都是空白的,只有收件人地址是她的小店,包裹内容一栏写着两个字:“盒子”。
盒子?
阿凌的心猛地一跳,一种熟悉的、带着些许慌乱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。她谢过快递员,关上门,拿着包裹走到了柜台前。
她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裹,当看到里面那个熟悉的、有些陈旧的纸盒时,她的手忍不住颤抖了一下。
是那个盒子。
那个她离开北京前,送给成方圆,让他帮她保管的盒子。
她还记得,那个盒子里,装满了她亲手画的明信片,每一张都画着她和方圆一起去过的地方,画着他们曾经的梦想。那是她青春里最珍贵的记忆,也是她不敢轻易触碰的心事。
她以为,这个盒子会一直留在北京,留在成方圆那里,成为一个永远的秘密。她没想到,在这么多年以后,它会以这样一种方式,重新出现在她的面前。
是谁寄来的?除了成方圆,还能有谁?
阿凌的眼眶瞬间红了。她轻轻打开盒子,里面的明信片依然整齐地叠放在一起,散发着淡淡的、熟悉的颜料香气。她拿起一张,上面画的是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宿舍楼下,阳光灿烂,一个抱着盒子的姑娘,和一个擦汗的男人,站在一起,笑得很开心。
旁边没有写字,但阿凌记得,那天的阳光有多暖,成方圆的笑容有多干净,她的心跳有多快。
她又拿起另一张,画的是北京的秋天,落叶铺满了小路,两个身影并肩走着,背影被夕阳拉长。旁边写着:“秋天的酒,有点甜,有点涩,就像我们的心情。”
是啊,那个秋天,那杯秋天的酒,那份说不出口的离愁,她怎么会忘记?
阿凌一张张地看着,眼泪无声地滑落,滴在明信片上,晕开了淡淡的水渍。这些画,这些字,就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她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,那些关于北京、关于校园、关于成方圆的点点滴滴,瞬间涌上心头,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。
她想起了成方圆帮她修纸箱时认真的样子,想起了他们在图书馆里安静地看书,想起了他们在操场看台上聊梦想,想起了他为她画的小店设计图,想起了那个秋天离别时,他眼中的不舍和强装的笑容……
还有,那次在深圳,他突然出现在她的店里,浑身湿透,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……期待。
那天,看到成方圆站在门口,她的心跳几乎停止了。她有很多话想对他说,想告诉他这些年她过得并不容易,想告诉他她为什么会失去联系,想告诉他……她其实一直没有忘记他。
可是,当她看到他眼中的失落,看到他最终只是平静地说“祝你一切都好”时,她把所有的话都咽了回去。她看到了他的成熟和隐忍,也看到了他们之间那道无法逾越的鸿沟。
她无名指上的戒指,是她哥哥介绍的一个朋友,一个老实本分的男人,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她。他们的婚姻没有多少激情,更多的是一种相互扶持的平淡。她知道,这不是她曾经梦想的爱情,但现实如此,她别无选择。
她以为,她已经把过去尘封,把成方圆藏在心底最深处,不会再轻易想起。可是这个盒子的到来,让她所有的伪装都土崩瓦解。
盒子里的明信片快要看完了,最后一张,是她画的“凌·时光”小店,和她现在的店几乎一模一样。旁边用成方圆的笔迹写着:“恭喜你,阿凌,实现了你的梦想。祝你永远快乐。”
看到这句话,阿凌再也忍不住,趴在柜台上,失声痛哭起来。
原来,他什么都知道。原来,他一直都记得。
她哭了很久,直到情绪渐渐平复。她抬起头,看着窗外依旧明媚的阳光,心里百感交集。
她拿起手机,犹豫了很久,终于找到了那个早已沉寂的微信号,点开了成方圆的头像。对话框里,还停留在几年前最后一次聊天的记录。
她手指颤抖着,打下一行字:“方圆,谢谢你,盒子收到了。”
打完,她又删掉了。
她不知道成方圆现在在哪里,是否还在北京,是否还愿意收到她的消息。
她放下手机,看着眼前的这个盒子,看着里面的明信片,心里慢慢升起一种平静。
不管怎样,这份迟来的“归还”,就像一声来自时光深处的回响,让她终于有机会,和那段青春,和那个曾经深放在心底的人,做一个正式的告别。
她把明信片重新放回盒子里,轻轻盖上盖子。然后,她把盒子放在了店里最显眼的一个架子上,旁边放着她最得意的几件陶艺作品。
这不是结束,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纪念。纪念那个北京的夏天,纪念那个抱着盒子的姑娘,和那个擦汗的男人,纪念他们曾经拥有过的、独一无二的青春。
也许,在某个阳光正好的午后,会有客人好奇地问起这个盒子,她会微笑着,轻声讲述那个关于青春、梦想和遗憾的故事。
第八章:异国的雪,重逢的前奏
成方圆在国外的那一年,过得比想象中平静。新的环境,新的文化,新的知识,让他暂时忘却了北京的喧嚣和内心的困扰。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,周末会去附近的城市旅行,看看不同的建筑,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。
国外的冬天来得很早,一场大雪过后,整个城市都被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。成方圆站在公寓的窗前,看着窗外飘飞的雪花,心里忽然想起了北京的冬天,想起了那个总是很冷、却又充满了烟火气的城市。
他很少和国内的朋友联系,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,报个平安。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近况,包括阿凌。他不知道那个盒子她是否收到,也不想知道。他觉得,有些事情,就让它留在过去吧。
学习结束,成方圆没有立刻回国,而是在国外的一家设计事务所找了一份实习工作。他想在外面再多待一段时间,积累更多的经验,也让自己的心彻底沉淀下来。
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,转眼又是一年。成方圆在国外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,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。他以为,他会一直这样平静地生活下去,直到有一天,他接到了一个来自国内的电话。
电话是他以前在国内公司的上司打来的。“方圆啊,你什么时候回来?”上司的声音很亲切,“国内有个大项目,甲方点名要你参与,说看过你以前的设计,很欣赏你的风格。”
成方圆有些意外,他沉吟了一下,说:“谢谢王总,我这边……可能还要再考虑一下。”
“别考虑了,”上司笑着说,“回来吧,这边有更好的发展机会。而且,我听说,这个项目的合作方,是深圳的一家公司,好像叫‘凌·时光’文化创意有限公司……”
“凌·时光”?
成方圆的心猛地一震,握着电话的手紧了紧。是巧合吗?还是……
“王总,您说的这个‘凌·时光’,是做什么的?”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。
“好像是做文创产品的,听说老板是个很有想法的年轻女性,”上司说,“怎么,你认识?”
“不,不认识,”成方圆赶紧否认,“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特别。”
挂了电话,成方圆站在窗前,久久没有动弹。“凌·时光”,阿凌的小店,不就是叫这个名字吗?难道,她的公司发展起来了,还开到了北京?
他的心里泛起了一丝涟漪,原本平静的心湖,被投入了一颗石子,荡开了圈圈涟漪。他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,可是听到这个名字,那些尘封的记忆,还是不可避免地涌了上来。
他开始在网上搜索“凌·时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”的信息。很快,他找到了公司的官网。官网的设计很简洁,充满了艺术气息,首页上有公司的简介和一些代表作品,果然是阿凌的风格。在公司简介的最后,有一个创始人的照片和简介。
照片上的阿凌,穿着得体的职业装,笑容自信而从容,眼神里充满了光芒。简介里写着,她毕业于北京某大学艺术系,曾在深圳创立“凌·时光”手作小店,后将业务拓展到北京,成立了这家文化创意公司,致力于推广原创手作和传统文化。
成方圆看着照片上的阿凌,心里感慨万千。她真的做到了,不仅开了自己的小店,还把它发展成了公司,实现了她的梦想。真好。
他犹豫了很久,最终还是决定回国。不管是不是为了那个“凌·时光”,他在国外的时间也够长了,是时候回去了。
回到北京,已经是初夏。空气里弥漫着熟悉的、燥热的味道。成方圆站在机场大厅,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,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这座城市似乎没什么变化,又似乎一切都变了。
他很快投入到新的工作中。项目确实很大,合作方也确实是“凌·时光”文化创意有限公司。第一次项目会议,成方圆见到了“凌·时光”的负责人。
当那个穿着白色西装套裙,长发束起,气质干练的女人走进会议室时,成方圆的心跳漏了一拍。
是阿凌。
她比在深圳见到时更加成熟、自信,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种职场女性的魅力。她看到成方圆,也愣了一下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,露出了职业化的微笑。
“各位好,我是‘凌·时光’的负责人,阿凌。”她的声音清晰、沉稳,和当年那个带着青涩的姑娘判若两人。
成方圆也站起身,介绍了自己。“大家好,我是本次项目的主设计师,成方圆。”
四目相对,没有了当年的激动和慌乱,只有一种成年人之间的礼貌和疏离。仿佛他们只是初次见面的合作伙伴,那些过去的种种,都已被岁月尘封。
会议进行得很顺利,双方就项目的设计理念和需求进行了深入的沟通。阿凌的专业和敏锐给成方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而他的设计方案也得到了阿凌的认可。
会议结束后,其他人陆续离开,会议室里只剩下成方圆和阿凌。
气氛一时有些尴尬。
还是阿凌先打破了沉默,她笑了笑,说:“成设计师,没想到我们会以这种方式合作。”
“是啊,很巧。”成方圆也笑了笑,“阿总,你的公司做得很好,恭喜。”
“谢谢,”阿凌点点头,“也谢谢你当年……的鼓励。”她的眼神闪烁了一下,似乎想起了什么。
“应该的。”成方圆说。
两人又沉默了。
过了一会儿,阿凌说:“那……成设计师,关于项目的细节,我们后续再沟通。”
“好,阿总,再见。”
“再见。”
看着阿凌转身离开的背影,成方圆站在原地,久久没有动弹。
重逢来得如此突然,又如此平静。没有想象中的激动拥抱,也没有狗血的眼泪涟涟,只有一句客套的问候,和一个职业化的微笑。
他知道,他们都变了,被时光和生活打磨成了不同的样子。那些曾经的青春年少、懵懂情愫,都已成为了过去式。
但是,当他走出会议室,看到窗外那片熟悉的蓝天时,他忽然觉得,心里某个角落,似乎有什么东西,正在悄悄地融化、松动。
也许,这一次的重逢,不是结束,而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。一个关于成年人的、更加现实,也更加懂得珍惜的故事。
第九章:你回家了,我在等你呢
项目合作的过程很顺利,成方圆和阿凌的沟通也越来越顺畅。他们不再刻意回避过去,偶尔也会在工作之余,聊起在北京的校园生活,聊起当年的老师和同学,语气轻松自然,仿佛在谈论一段遥远的、熟悉的往事。
成方圆发现,阿凌虽然外表变得干练、成熟,但内心深处,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那份善良和对生活的热爱。她会在加班时,给团队成员带来自己做的小点心;会在看到好看的设计时,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;会在谈论起传统文化时,语气里充满了热情和执着。
而阿凌也发现,成方圆不再是当年那个有些腼腆的大男孩,他变得更加沉稳、内敛,对设计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追求,工作起来一丝不苟,却也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松和幽默。他依然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细心和体贴,比如在她感冒时,会默默给她递上一杯热水;在她为方案烦恼时,会耐心地听她倾诉,给出建议。
随着接触的增多,两人之间那种客套的疏离感渐渐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默契和信任。他们会一起去看场地,一起讨论设计细节,一起在深夜的办公室里吃外卖,一起在项目取得进展时,相视一笑。
有一次,项目遇到了一个难题,甲方的要求突然变更,需要在短时间内拿出新的方案。成方圆和阿凌带着团队连续加了好几天班,大家都很疲惫。那天晚上,其他人都先走了,只剩下他们两个还在办公室里修改方案。
窗外下着小雨,办公室里只剩下电脑屏幕的光和台灯的暖光。阿凌看着电脑屏幕,揉了揉疲惫的眼睛,打了个哈欠。
“累了吧?”成方圆递给她一杯热咖啡,“先休息一下,方案我来弄就好。”
“没事,”阿凌接过咖啡,喝了一口,暖意瞬间传遍了全身,“我们一起吧,快点弄完,早点回去休息。”
成方圆看着她,灯光下,她的侧脸显得有些疲惫,却依然柔和。他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,在深圳的那个雨天,他推开“凌·时光”小店的门,看到她时的情景。
“阿凌,”他忽然开口,“当年……你为什么不告诉我,你结婚了?”
这个问题,他憋在心里很久了。
阿凌愣了一下,握着咖啡杯的手紧了紧。她沉默了一会儿,才轻声说:“那时候……觉得没什么好说的。而且,我们……已经很久没联系了。”
“可是,我去深圳找过你,”成方圆说,“我看到了你的戒指。”
阿凌抬起头,看着成方圆,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。“方圆,对不起,”她低声说,“那时候,我过得很不好,我哥的公司出了问题,我爸的病也需要钱,我……是为了家里,才匆匆结婚的。那段婚姻……并不幸福,去年,我们已经离婚了。”
成方圆惊讶地看着阿凌,没想到会是这样。
“我开这家公司,也是想靠自己,重新开始。”阿凌笑了笑,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,“说起来,还要谢谢你当年送我的那个盒子,还有那些明信片。收到它们的时候,我哭了很久,也想了很多。是它们,让我找回了一些勇气,让我觉得,我不能就这样放弃自己的梦想。”
成方圆的心里五味杂陈,他想说些什么,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阿凌看着他,眼神变得温柔而坚定,“方圆,这些年,我一直没有忘记你。忘记那个帮我修纸箱的夏天,忘记那个陪我聊梦想的秋天,忘记……你。”
成方圆的心猛地一颤,他看着阿凌的眼睛,那里面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和躲闪,只有真诚和期待。
他伸出手,轻轻握住了阿凌的手。她的手还是和当年一样,有些凉,但这一次,没有颤抖。
“阿凌,”他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我也没有忘记你。从来没有。”
窗外的雨声渐渐停了,办公室里很安静,只有两人清晰的心跳声。
“让我再听一遍,”成方圆轻声说,“最美的那一句。”
阿凌看着他,眼睛里闪烁着泪光,她微微一笑,轻声说:
“你回家了,我在等你呢。”
这句话,像是一道光,瞬间照亮了成方圆心中所有的阴霾。那些关于青春的遗憾,关于梦想的无奈,关于分离的痛苦,在这一刻,都烟消云散了。
他知道,那些夏天,虽然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了,但有些人,有些感情,却可以在时光的流转中,重新相遇,重新开始。
他把阿凌轻轻拥入怀中,感受着她身体的温度和微微的颤抖。
“我回来了,”他在她耳边轻声说,“阿凌,我回来了。”
这一次,不是告别,而是回家。
多年以后,成方圆和阿凌的故事,成了北京这座城市里,一个关于等待和重逢的温暖注脚。他们会一起站在五环路的天桥上,看着车水马龙,笑着谈论过去的傻事;他们会一起经营着“凌·时光”,让梦想在现实的土壤里,开出最美丽的花;他们会一起,把那些“吹过的牛逼”,一点点变成现实。
因为他们知道,这个世界虽然每天都有太多遗憾,但只要心中有爱,有希望,就总会有“你好,再见”之后,“你回家了,我在等你呢”的温暖重逢。
而那些关于夏天、关于青春、关于梦想的记忆,将永远留在他们的心底,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,温暖着往后的岁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