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息交易法最新章节列表_全息交易法全文免费阅读(爽文章节)
我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,指甲几乎掐进掌心。这是我在香港"金鲤经纪"的第三十七天,也是我作为前华尔街算法工程师最狼狈的日子。办公桌是隔断间里最窄的一块,左边是外汇交易员的叫骂声,右边是加密货币炒家的键盘声,空调出风口飘来的霉味混着隔夜咖啡的酸气,钻进鼻腔里像根细针。
"林哥,你的欧澳多单又扫损了!"实习生小周探过头来,喉结动了动,没敢说下去——我的账户权益已经从入职时的十万美金跌到三万二,再碰一次强平线,就得卷铺盖滚蛋了。
我抓起马克笔在草稿纸上乱划,macd、布林带、斐波那契回撤线交织成网,最后全变成扭曲的墨团。三个月前在纽约,我用自己写的神经网络模型在美股期权市场翻了十倍,现在这些代码在亚洲时段的流动性陷阱里,简直像被拔了气门芯的气球。
"叮——"手机震动,是房东发来的催租短信。我摸了摸口袋,里面只有半盒受潮的维记咖啡。昨晚在庙街吃了碗云吞面,老板娘看我穿衬衫打领带的样子,多给了我个茶叶蛋,说"后生仔,香港的钱不是这么赚的"。
"叮咚!"交易软件弹出新提示:黄金xau/usd突破2350,现报2352.3。我盯着k线图,心跳突然快起来——这是我上周在《技术分析实战手册》里画过的关键点位,当时还标注着"多头堡垒,破则看2400"。可我的模型早就在两小时前平掉了多单,现在看着价格蹭蹭往上窜,喉咙里像塞了团烧红的炭。
"阿杰,帮我平了所有头寸。"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抖,"把账户转成现金。"
隔壁工位的阿杰摘下降噪耳机,露出标志性的痞笑:"林大工程师终于认栽了?我就说嘛,现在市场早不是你们那套量化模型能玩的了。"他晃了晃手机,屏幕上是花花绿绿的加密货币行情,"现在玩的是情绪,是资金流,是你代码里写不出来的’人味’。"
人味?我冷笑。三年前在芝加哥,我用机器学习预测美联储官员讲话的情绪指数,准确率高达89%,那时候谁跟我说"人味"?
下班时暴雨倾盆,我抱着电脑冲进地铁站,衬衫贴在后背上。穿过弥敦道的霓虹灯海,拐进一条逼仄的巷子时,雨势突然小了。转角处摆着张竹椅,坐着个穿青布衫的老头,面前摆着块褪色的布幡,写着"周易测市,日收费三百"。
"后生仔,淋湿了。"老头递来条干毛巾,手背上的皱纹像刀刻的,"看你印堂发暗,最近在市场上栽了跟头?"
我没接毛巾,摸出钱包:"测市?多少钱?"
"不急。"老头指了指旁边的塑料凳,"坐。你说现在市场是算法的天下,对吧?"
我愣住。他怎么知道?
"十年前我也用过神经网络。"老头从裤兜掏出个老款诺基亚,屏幕裂成蛛网,"那时候我在伦敦金属交易所,写的模型能把lme铜的波动预测得八九不离十。后来呢?"他把手机按在胸口,"后来高频交易出来了,算法比算法快,模型比模型精,最后连我自己都成了模型的一部分——我在键盘上敲的每个指令,都被市场的机器嚼碎了喂给下一个模型。"
雨丝顺着屋檐滴在他肩头,他却像没知觉似的:"后来我师父教我,市场不是数学题,是山水画。"他从怀里摸出本泛黄的线装书,封皮写着《烛影录》,"道氏的势,波浪的形,禅宗的机,这三样东西,比你那些代码管用。"
我嗤笑:"道氏理论?那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。"
"一百年前的人,看得比现在清楚。"老头翻开书,指给我看,"你看这页,画的是1929年大崩盘前的黄金走势。当时没人信道氏的’主要趋势不可逆’,结果呢?"他的手指划过泛黄的纸页,"现在的黄金走势,和那会儿像不像?"
我凑近看,k线图上的ema200均线像条沉睡的巨蟒,4小时级别的回调浪正撞在支撑位上,1小时的分形结构里藏着细小的涟漪——和我上周在模型里看到的"假突破"信号一模一样。
"明天早上九点,来庙街茶餐厅。"老头把书塞进我手里,"我教你认’势’。"
雨停了。我抱着《烛影录》往家走,书页间飘出股陈墨香,混着雨后的青草味。路过24小时便利店时,我鬼使神差地买了包维记蓝山,咖啡香钻进鼻腔的瞬间,突然想起三年前在纽交所敲钟的场景——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站在金融食物链顶端,现在才明白,原来最顶端的猎物,往往是看不见猎人的。
第二天九点,庙街茶餐厅飘着虾饺的香气。老头坐在靠窗的位置,面前摆着盖碗茶,水面浮着片茶叶,像艘小船。
"今天教你认’势’。"他用筷子点了点茶水,在桌面画出道弧线,"道氏说,市场有三种趋势:主要趋势、次级趋势、日常波动。主要趋势是河的主流,次级趋势是漩涡,日常波动是溅起的水花。你看黄金。"他掏出平板调出行情,"从去年十月的1800涨到现在2300,这是主要趋势。最近两周的回调是次级趋势,今天早盘的冲高是水花。"
我盯着屏幕,心跳又开始加速。昨天我按照老头的提示,在2330挂了多单,现在价格已经涨到2365,账户权益回到四万八。
"怎么抓主要趋势?"我问。
"看周线。"老头滑动屏幕,"周线的ema200就是主河道,只要价格在上面,就跟着水流走。次级趋势是逆流的漩涡,这时候要忍住手,别学那些小鱼小虾瞎扑腾。"
"那短线呢?"我想起昨天阿杰嘲讽我的话,"总不能一直拿着不动吧?"
老头笑了:"短线看’形’。波浪理论里说,五浪上升三浪调整,每个浪里藏着能量。就像打太极,要借力打力。"他打开黄金四小时图,"你看这个调整浪,是不是像弹簧被压缩了?等它弹起来的时候,就是你的机会。"
接下来的日子,我像换了个人。早上六点起床看全球市场开盘,白天在茶餐厅跟老头学画趋势线,晚上用《烛影录》里的方法复盘。当我把周线的ema200设成自动止损线,把四小时的波浪结构标成交易信号时,账户权益曲线开始稳步上扬——不是暴富式的暴涨,而是像春溪涨水,不急不缓地往上爬。
直到9月18日凌晨,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夜。
我坐在出租屋的折叠床上,电脑屏幕映着天花板。黄金价格在2380附近震荡,rsi指标第三次触及超卖区域。根据《烛影录》里的"禅机",这时候该等一根"定海神针"——长下影线的阳线,像根钉子扎进市场的恐慌里。
手机震动,是阿杰发来的消息:"林哥,我老板说要带我们做空黄金,说美联储要释放鹰派信号。你要不要跟?"
我没回,盯着蜡烛图。老头说过,机器交易最怕"反共识",当所有模型都在喊空的时候,市场往往要反向走。
凌晨两点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开口的瞬间,黄金暴跌三十美元。我看着屏幕上的绿色数字,手指悬在鼠标上方——这是次级趋势的回调,主要趋势还是向上的。
"平仓!"我对着空气喊了一嗓子,手指重重按下卖出键。订单成交的提示音响起时,全球各大财经新闻弹出窗口:「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,称通胀风险仍需警惕」。
黄金价格像被抽了鞭子的马,瞬间反弹五十美元。我的账户权益突破十万,创下入职以来的新高。
"林哥!"阿杰撞开我的房门,眼镜歪在鼻梁上,"你...你怎么知道的?我们老板刚亏了两百万!"
我没说话,翻开《烛影录》,指着其中一页:"道氏说,市场永远是对的。不是我们预测市场,是市场告诉我们它要去哪儿。"
窗外的霓虹灯透过纱窗照进来,落在书页上,把"顺势而为"四个字照得发亮。我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老头时,他说的话:"现在的市场,缺的不是更快的算法,是更静的心。"
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,掀起书页,露出后面夹着的老照片——是个穿西装的年轻人,站在纽交所门口,怀里抱着本同样的《烛影录》。照片背面写着:「周明远,1987年股灾幸存者」。
我摸了摸自己的胸口,那里还揣着老头塞给我的另一张纸条,上面用毛笔写着:「观千剑而后识器,操千曲而后晓声——交易的尽头,是回到最朴素的道理。」
凌晨五点,我关掉电脑,出门买了碗云吞面。老板娘还是那样热情:"后生仔,今天脸色好多了!"
我咬开茶叶蛋,蛋黄的香混着面汤的热,漫进喉咙里。远处传来晨跑者的脚步声,和着维多利亚港的浪涛,在晨光里织成张温柔的网。
这一次,我没再觉得香港的钱难赚。因为我终于明白,真正能让我赚到钱的,从来不是那些复杂的模型,而是藏在k线背后的——市场的呼吸,和我自己的心跳。
三个月后,我成了"金鲤经纪"的招牌交易员。
老板老陈把我的工位从隔断间搬到靠窗的独立办公室,桌上摆着两台曲面屏,一台看行情,一台连着彭博终端。他拍着我肩膀说:"小林啊,你这手’烛影术’比那些花里胡哨的算法强多了——上个月你带的十人小账户,平均收益28%,把公司上半年的亏损都填上了。"
我望着窗外维多利亚港的货轮,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暴雨夜。现在我的账户权益突破三十万,周线的ema200依然像老伙计般可靠,四小时波浪的起伏里藏着清晰的买卖点。但最让我安心的,是茶餐厅阿伯那句"后生仔,你眼里有光了"——那光不是屏幕蓝光,是看懂市场呼吸后的从容。
直到那个秋分前夜。
手机在凌晨三点震动,是周明远发来的短信:"今晚子时,庙街茶餐厅。"
我裹着睡袍赶到时,老头正往紫砂壶里续水,茶盏边摆着份泛黄的报纸——《1987年10月19日全球股灾特刊》。他抬头时,我看见他眼底的血丝:"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?"
"秋分。"我摸出手机看日历,"1987年的今天,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22.6%。"
老头笑了,指节叩了叩报纸头版:"周明远,1987年股灾幸存者——那是我师父。"他翻开报纸内页,夹着张老照片:穿西装的年轻人站在纽交所废墟前,怀里抱着本《烛影录》,和我抽屉里那张照片一模一样,只是更年轻些。
"三天前,有人买了你所有交易记录。"老头的声音突然低下去,"从你在金鲤的第一笔欧澳单,到美联储夜的黄金操作。"
我后颈泛起凉意:"谁?"
"华尔街的’算海’基金。"老头从怀里摸出个u盘,"他们黑进了金鲤的服务器,拷贝了你的订单流数据。算海的老板是当年搞垮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那批人,他们的ai模型能模拟人类交易员的情绪波动——包括你。"
我捏紧u盘,金属外壳硌得手心生疼。三个月前我还嘲笑阿杰沉迷加密货币,现在自己倒成了被狩猎的目标。
"他们为什么选我?"
"因为你打破了他们的模型。"老头调出段监控录像,画面里是金鲤的交易大厅,我的订单像游鱼般在屏幕上穿梭,"你的开仓点总比模型预测的晚三秒,平仓点总比止损线高五个点——这些’误差’,正是算海最需要的训练数据。"
窗外的月光被乌云遮住,茶餐厅的吊扇在头顶吱呀作响。我突然想起上周四的异常波动:黄金在亚盘突然拉升二十美元,所有算法都喊空,我却跟着《烛影录》里的"晨钟信号"(开盘后前三根k线的阴阳分布)做了多单,结果赚了七万。现在想来,那场波动很可能是算海在测试我的交易习惯。
"他们想复制你的’人味’。"老头把报纸推过来,头版标题刺得人眼睛疼:「当算法学会"恐惧与贪婪",人类交易员将成为历史」。
我沉默片刻,摸出《烛影录》翻到折角的那页。周明远的师父在1987年股灾后写过句话:"机器能计算所有已知,却算不透未知的恐惧。"
"明天跟我去澳门。"老头突然说,"有个老朋友要见你,他手里有算海的底牌。"
澳门葡京酒店的大堂水晶灯晃得人眼晕。老头带着我穿过赌厅,穿过穿旗袍的荷官,来到顶楼vip包厢。门开的瞬间,我闻到了熟悉的檀香味——和周明远地下室的味道一模一样。
"林先生,请坐。"沙发上坐着位穿唐装的老太太,银发梳得整整齐齐,面前摆着套翡翠茶具,"我是陈阿婆,周先生的师母。"
她倒了杯凤凰单丛,茶汤在杯里转出金圈:"算海的人三天后会启动’秋分计划’,他们用ai模拟了一千种市场情景,唯独漏了一种——"她指了指我怀里的《烛影录》,"道氏说的’主要趋势不可逆’,在量子计算时代依然成立。"
老太太打开随身携带的檀木盒,里面躺着块青铜镜,镜面蒙着层薄灰。"这是1929年大崩盘时,我师父在华尔街捡到的。"她用软布擦拭镜面,突然映出一行数字:238.5,239.2,240.1——黄金的关键支撑位。
"这是’镜像法则’。"老太太把镜子转向我,"当机器用二进制计算概率时,人类的心跳频率会和市场的呼吸产生共振。你上次在美联储夜的操作,表面是看k线,其实是听见了市场的’心跳’。"
我接过镜子,镜面突然泛起涟漪,映出算海的交易大厅:成排的服务器闪着红光,穿白大褂的工程师在键盘上敲击,屏幕上的数字正疯狂跳动。
"他们以为复制了你的’误差’,却复制不了你的’静气’。"陈阿婆的声音像晨钟,"当年周先生的师父在股灾中存活,不是因为他预测了暴跌,是因为他在暴跌前收住了手——他听见了市场的’叹息’。"
离开澳门时,天刚蒙蒙亮。我站在葡京门口,看着海平线泛起鱼肚白,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周明远时他说的话:"交易本该是观潮听浪的艺术。"
三天后的秋分夜,算海的"秋分计划"启动。
全球各大财经终端同时弹出消息:「算海基金启动千亿级黄金空单,预测美联储将释放超预期鹰派信号」。黄金价格应声下跌,四小时图上走出完美的五浪下跌结构——正是算海模型里最理想的"假突破"形态。
我在金鲤的办公室里泡了壶陈皮普洱,盯着屏幕上的黄金走势。周线的ema200依然稳稳托着价格,四小时的调整浪已经触及斐波那契61.8%回撤位,这是《烛影录》里说的"龙回头"信号。
"林哥,算海的空单量又加了!"小周探进头来,"他们的cta策略显示要拿到2300!"
我没说话,调出黄金的订单流数据。算海的算法正在疯狂挂单,像一群抢食的鱼群,却没注意到——在2315的位置,有笔五千手的买单正静静蛰伏,那是周明远通过陈阿婆的关系,在伦敦金交所挂的"暗单"。
当黄金价格跌到2318时,我按下鼠标。多单成交的瞬间,算海的空单像被踩了尾巴的蛇,开始疯狂平仓。价格上涨到2330时,我看见算海的服务器集群突然宕机——他们的ai模型里没有"龙回头"的参数,只有"五浪下跌"的执念。
凌晨两点,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,鲍威尔的讲话里甚至带着点鸽派意味。黄金价格直线拉升,突破2400美元大关。我的账户权益突破一百万,交易软件弹出提示:「本月收益率42.7%,创年度新高」。
庆功宴设在金鲤顶楼,老陈举着香槟过来碰杯:"小林啊,现在全港都知道你有’烛影术’,好多机构想挖你。"
我望着窗外的夜景,想起澳门陈阿婆的话:"真正的交易者,不是赚最多的钱,是活得最久的。"
手机震动,是周明远发来的短信:"《烛影录》最后一页,写着’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’。"
我翻开书,泛黄的纸页间飘出片干枯的茶叶——和三个月前茶餐厅阿伯给我的那片一模一样。
现在的我依然会看macd、布林带,但不再迷信指标;依然会研究波浪理论,但不再执着于数浪;依然会在开盘前喝杯云吞面,因为阿伯说"胃暖了,心就静了"。
因为我终于明白,所谓"烛影术",不过是借古人的智慧,找回最本真的交易直觉——就像道氏说的"市场永远是对的",就像禅宗说的"见山是山,见山不是山,见山还是山"。
而这一切的答案,早就在《烛影录》的第一页写着:
「观千剑而后识器,操千曲而后晓声。交易的尽头,是回到最朴素的道理——你听见的,不是市场的声音,是你自己的心跳。」
庆功宴的香槟塔在头顶折射出七彩光斑,我端着酒杯站在落地窗前,看着维港的霓虹像流动的星河。手机在掌心震动,是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:「别碰2400,那是陷阱。」
发信人备注是乱码,但我一眼认出那笔迹——和《烛影录》扉页上的钢笔字如出一辙。
"林哥?"小周端着两杯酒挤过来,"陈阿婆说要单独见你,现在在顶楼露台。"
我放下酒杯,杯底与大理石桌面碰撞出清脆的响。顶楼露台风大,陈阿婆的旗袍下摆被吹得猎猎作响,她手里攥着块青铜镜,镜面不再蒙灰,映出的不是我的脸,而是——
1987年10月19日的华尔街。
黑色星期一的恐慌在镜中翻涌,道琼斯指数像断了线的风筝直坠,交易大厅里有人摔碎酒杯,有人抱头痛哭,而镜头拉近,穿西装的年轻人(分明是周明远的师父)正站在窗边,怀里抱着本《烛影录》,镜片后的眼睛冷静得像深潭。
"这是’时镜’。"陈阿婆的声音被风吹散,"能照见时间的褶皱。你上次在美联储夜的操作,让时镜显影了——它在找你。"
我后退半步,后腰抵上冰凉的栏杆:"找我?为什么?"
"因为你是最后一个’守烛人’。"陈阿婆的手指抚过镜身,青铜表面浮现出细密的纹路,"周明远的师父,我师父,还有现在的你——我们这一脉,世代守护着《烛影录》里的秘密:市场的’呼吸’,本质是时间的呼吸。"
她突然抓住我的手腕,指甲几乎掐进肉里:"算海的人要的不是复制你的’误差’,是唤醒时镜里的’时间锚点’。1987年股灾、2008年次贷、2020年原油宝,每次市场崩盘前,时镜都会显影,指向同一个坐标——"
"黄金。"我脱口而出。
陈阿婆的眼睛亮了:"对!黄金是时间的锚,是人类对’恒定价值’的最后信仰。当算法试图抹除一切’不确定’,黄金的波动里藏着时间的密码——而你,是唯一能听懂这密码的人。"
楼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小周的尖叫混着玻璃碎裂声炸响。我冲下楼梯时,茶餐厅的玻璃门被撞得粉碎,阿杰浑身是血地扑过来,手里举着台还在录像的手机:"林哥!算海的人...他们黑了金鲤的系统,现在所有订单都在往2400砸!"
我冲进办公室,屏幕上的黄金走势像被施了魔法——明明基本面没有任何利空,价格却在十分钟内暴涨20美元,直逼2400。更诡异的是,所有技术指标都在发出买入信号:macd金叉、布林带开口、rsi超买却拒绝回调。
"是时镜!"我想起陈阿婆的话,"他们在用黄金波动撬动时间线!"
手指悬在键盘上方,突然想起《烛影录》里的一句话:「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;大道至简,逆流则静。」
我关掉所有交易软件,打开周明远留下的老款诺基亚。屏幕亮起的瞬间,一条未读短信跳出来:「2400是时间的裂缝,别让他们闭合。」
"小周!"我吼道,"联系伦敦金交所,我要挂五千手空单!就在2400!"
"林哥你疯了?"阿杰捂着流血的手臂,"现在所有人都看多,你这是送死!"
"相信我。"我调出《烛影录》,翻到最后一页。泛黄的纸页上,用朱砂画着个太极图,阴阳鱼的眼睛位置标着两个数字:239.8和240.2——那是我在时镜里看到的"时间锚点"。
当黄金价格触到2400的瞬间,我按下卖出键。订单成交的提示音里,我听见市场的呼吸突然紊乱——像被掐住脖子的巨兽,发出嘶哑的咆哮。
屏幕上的k线开始疯狂震荡,macd指标在超买区反复交叉,布林带收口成一条细线。这不是普通的波动,是时间在撕裂,是算法的"确定性"正在崩塌。
"成功了!"阿杰突然喊,"算海的空单爆仓了!他们的模型根本处理不了这种’无序波动’!"
我瘫坐在椅子上,看着账户权益突破两百万。窗外的霓虹依然璀璨,却不再刺眼。陈阿婆的话在耳边回响:「时间的呼吸,从不会被算法计算。」
手机再次震动,这次是周明远的视频通话。他的背景是间堆满古籍的书房,身后墙上挂着幅字:「观千剑而后识器,操千曲而后晓声。」
"做得好。"他笑了笑,"但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《烛影录》会选中你?"
我摇头。
"因为你不是第一个。"周明远调出段老照片,画面里是1929年大崩盘前的华尔街,穿西装的年轻人(和他师父长得一模一样)站在人群中,怀里抱着本《烛影录》,而他的影子——
分明是道氏的轮廓。
"道氏不是人。"周明远的声音突然低沉,"他是时间的化身。从1792年梧桐树协议开始,每一代守护者都在传递《烛影录》,因为他们知道——"
他的手指点向屏幕里的黄金走势图,"市场的呼吸,是时间的呼吸;而时间的呼吸,终会回到最初的锚点。"
视频突然中断,屏幕黑成一片。我刚要再拨,陈阿婆的短信发了过来:「去香港金融管理局,他们收到了算海的举报信——说你操纵市场。」
我抓起外套冲出门,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脚步声次第亮起。走到一楼时,瞥见大堂镜子里的自己:西装革履,眼神却比三个月前清澈许多。
而在镜子最深处,隐约能看见道氏的轮廓——不是雕像,是活着的,正在对我微笑。
金融管理局的大楼在夜色中像座堡垒,我推开旋转门时,前台小姐的表情像见了鬼:"林先生,您被限制入场了。"
"为什么?"
"算海提交了交易记录。"她推来台电脑,屏幕上是我的账户流水,"他们说您的操作符合’市场操纵’定义——在关键点位集中下单,制造价格波动。"
我盯着屏幕,突然笑出声。那些被算海视为"操纵"的订单,正是我按照《烛影录》里的"呼吸法则"下的单:在市场的"吸气"(上涨)时跟随,在"呼气"(下跌)时承接。
"帮我接金管局主席。"我说。
十分钟后,我站在主席办公室里,对面是位头发花白的老人,桌上摆着本《金融市场史》。
"年轻人,我看过你的交易记录。"他推了推眼镜,"有意思的是,算海的举报信里夹着张纸条,写着’真正的操纵者,是时间的守护者’。"
我从口袋里掏出《烛影录》,翻到最后一页。朱砂画的太极图里,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:「时间的锚点,藏在每一次逆流而上的选择里。」
主席盯着那行字,突然笑了:"你知道吗?1987年股灾后,当时的主席也收到过类似的举报信。写信的人,是现在你见的陈阿婆。"
我愣住。
"她当时说,市场需要’呼吸的空间’。"主席起身,走到窗前,"现在我明白了——当算法试图把市场变成精密仪器,总需要有人提醒他们,市场是有心跳的。"
他转身看向我,目光像穿过三十年光阴:"回去吧,年轻人。记住,真正的交易从不是对抗市场,是学会和时间的呼吸同频。"
走出金管局时,天已经亮了。维港的海风卷着咸湿的气息扑来,我摸出《烛影录》,发现最后一页的字迹变了——不是朱砂,是新鲜的墨痕:「下一个锚点,2024年12月12日,伦敦金交所开盘钟响时。」
手机震动,是周明远的短信:「该去伦敦了,守烛人。」
我望着东方既白的天空,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《烛影录》时,周明远说的话:「市场的尽头,是回到最朴素的道理。」
而现在我才懂,最朴素的道理,是时间的呼吸从未停止;最伟大的交易,是学会和心跳同频。
风掀起书页,露出夹在其中的干茶叶——和茶餐厅阿伯给我的那片,终于连成了完整的脉络。
长林欢宴梦不赴小说全文中的隐藏剧情.大结局来了!裴语青沈星窈谢淮序的命运与情感纠葛。本公主才是守护国运的人云出岫苏子墨小说在线阅读(天幕出现后,恶毒人设彻底崩了,)隐藏剧情逐渐揭晓云出岫苏子墨如何面对命运的转折!云朝朝容临渊小说(等不到鬓雪相拥)中的隐藏剧情.大结局来了!沈清瑶云朝朝容临渊的命运与情感纠葛。忆你当初留不住苏绾柔江逾白田恬小说完本(苏绾柔江逾白田恬)无删减在线+前文+最新章节